万佛园殡葬百科:清明的由来

清明节最初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。据历史记载,清明节的起源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

最开始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。在二十四节气中,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,这是独一无二的。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“气清景明、万物皆显”而得名,此时阳光明媚、草木萌动、百花盛开,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清明时节.jpg

作为节气,清明标志着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之说。同时,清明时节也是人们祭祖扫墓、慎终追远的日子,因此,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。

清明节的由来与寒食节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,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,晋文公重耳为躲避迫害而流亡国外,期间随臣介子推曾割股啖君,助其渡过难关。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,却忘了介子推的功劳。介子推不求名利,与母亲隐居绵山。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,下令放火烧山,结果介子推与母亲抱树而死。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,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禁火寒食。

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在时间上相近,且两者都有祭祖扫墓的习俗,渐渐地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。寒食节的一些习俗,如禁火、冷食等,也逐渐融入到清明节中。

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。据传,古代帝王将相有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亦相仿效,于此日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。清明时节,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,清扫坟墓,献上祭品,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。

除了扫墓祭祖外,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传统习俗,如踏青、植树、荡秋千、放风筝等。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,也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。

分享 :
评论(0)